港股人民币柜台是香港交易所推出的“港币-人民币双柜台模式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指同一只港股股票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柜台。
港股通暂时无法交易人民币柜台,中国内地用户通过港股通投资都是港币柜台交易,境外券商可以交易人民币柜台股票。
以下是核心规则及意义解析:
一、基本定义
– 双柜台模式:同一港股发行人设立两个交易柜台,分别以港币和人民币计价。两个柜台对应同一底层证券,享有同等股东权益(如分红权、投票权等),但交易币种和股票代码不同。
– 代码与简称规则
– 港币柜台:代码以“0”开头(如港交所港币代码为00388.HK),简称无特殊标记。
– 人民币柜台:代码以“8”开头(如港交所人民币代码为80388.HK),简称后缀“-R”(如香港交易所-R)。
二、交易机制
1. 跨柜台转换
– 投资者可在港币与人民币柜台之间自由转换股票,实现“无缝交收”,但实物股票仅能通过港币柜台存入或提取。
– 结算规则:采用T+2交收制度,交易费用以港币计算(如印花税、交易征费等)。
2. 价格形成
– 人民币柜台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,与港币柜台价格可能存在差异。通过引入做市商(庄家)机制,缩小两个柜台间的价差。
3. 卖空规则
– 若某证券在港币柜台可卖空,则其人民币柜台也可卖空。跨柜台卖空(如借港币柜台股票在人民币柜台卖出)被视为有担保的卖空交易。
—
三、对投资者的意义
1. 降低汇率风险
– 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可直接用人民币交易港股,避免港币兑换的汇率波动风险。例如,通过港股通投资的内地投资者不再需要两次汇兑(人民币→港币→人民币)。
2. 提升流动性
– 吸引更多离岸人民币资金参与港股市场,尤其利好QDII基金、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。
3.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
– 扩大人民币在资本市场的使用场景,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。
—
四、当前进展与挑战
– 首批标的:包括中国移动、腾讯控股、阿里巴巴等24只蓝筹股,覆盖金融、科技、消费等行业。
– 纳入港股通:目前人民币柜台尚未对内地投资者开放,但香港政府正推进将其纳入港股通,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交易活跃度。
– 流动性挑战:当前人民币柜台交投活跃度低于港币柜台,需依赖做市商机制和更多标的扩容(如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)。
—
五、未来展望
随着人民币柜台生态完善(如配套ETF、衍生品推出),以及内地港股通投资者参与渠道打通,港股市场有望形成“港币+人民币”双轮驱动的流动性格局,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ngman.com/46.html